首页 / 教育 / 全国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能力提升与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咸阳师范学院举办

全国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能力提升与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咸阳师范学院举办

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主办,咸阳师范学院与陕西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全国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能力提升与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咸阳师范学院渭城校区举办。

11月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咸阳师范学院厚德楼报告厅举行。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调研员边瑞卿、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会长司晓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咸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长顺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副校长范广主持开幕式。

王长顺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咸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与创新成果。他指出,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肩负着特殊使命,必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共同探索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边瑞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在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他指出,教育理论研究是推动教育实践创新的重要基础,要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围绕教育改革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产出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教育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司晓宏阐述了本次年会的重要意义。他表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理论工作者要勇担使命,主动回应国家关切,尤其要从理论高度系统探索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模式。研究会将继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为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贡献力量。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浙江大学陈时见教授、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会长司晓宏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河南大学王晋教授、西北大学姚聪莉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孙华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围绕“教育强国视域下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智能知识生产模式与高等教育变革”“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建设”“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拔尖人才国际化培养”“高校专业调整的价值博弈”等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激发了热烈讨论。

11月1日下午,会议设置六个平行论坛,议题涵盖“教育强国建设与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教育数智化与教师教育能力提升”“乡村教师发展与教育公平”“课程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学生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新时代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创新”等领域。各论坛气氛热烈、交流深入,充分展示了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广度与深度。

11月2日上午,大会继续举行主旨报告。宁夏大学王安全教授、宝鸡文理学院马多秀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龙宝新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赵立莹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张立国教授、陕西科技大学武建鑫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祁占勇教授以及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毛红芳教授等专家,围绕“教育家型教师能力建构”“乡村教师教育情怀”“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五育融合实践”“人工智能教育伦理”“研究生教育学知识体系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元方法”“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等主题作报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会议议题。

11月2日中午,大会举行闭幕式,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所长张鹤教授主持。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秘书长王鹏炜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大会的学术成果,对主办、承办及支持单位和全体参会人员表示感谢,并期待学界同仁继续携手,为陕西乃至全国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会议于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局的关键历史节点举行,旨在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精神,聚焦陕西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助推地方院校教育质量与办学能力发展,服务国家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会议得到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指导,以及《新西部》编辑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等单位的支持。此次学术年会的举办,不仅为全国教育学者,特别是地方院校的教师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有效提升了咸阳师范学院在教育领域的学术声誉与社会影响力,对咸阳师范学院相关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大学、宁夏大学、辽宁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山西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延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渭南师范学院、榆林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省内外3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基础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和教育类研究生400余人参加会议。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